台北101

歷史背景

最初是為了配合中華民國的亞太營運中心政策而籌建的金融服務設施,後轉變成綜合性的商辦建築。

建築



結構設計
為了因應高空強風及颱風吹拂造成的搖晃,在87至92樓掛置一個重達661.02公噸、直徑5.5公尺的調諧質塊阻尼器(又稱「調質阻尼器」),利用巨大鋼球的擺動來減緩建築物的晃動幅度。是全球唯二開放遊客觀賞的巨型阻尼器。

防震措施方面採用新式的巨型結構,在大樓的4個外側分別各有2支巨柱,共8支巨柱,每支截面長3公尺、寬2.4公尺,自地下5樓貫通至地上90樓,柱內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鋼板包覆。採用了2台當時全世界最快的電梯,能夠在37秒之內從5樓上升至觀景台位在的89樓。而遊客也能從樓梯上到位在91樓的室外觀景台(只限於從88樓通往)。

由於台北101的興建可能對鄰近的臺北松山機場造成飛航安全上的影響,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在1999年初改變商業航班進出松山機場的飛行路線。不過這問題在1999年底獲得了解決,台北101改為向後延伸一段距離,確保在大樓完成時依然可以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得獎

獲美國新聞周刊雜誌評選為「新世界七大奇一」

獲得探索頻道評選為「世界七大奇觀」之首

金式世界紀錄世界最快電梯 景觀台電梯,每分鐘1.010公尺

獲美國「大眾科學雜誌」評為2004年工程首獎

使用最高樓層(101樓,438公尺)

最高屋頂〈448公尺〉

世界紀錄

台北101在高度上世界第一的紀錄,維持共5年又5天。 當大樓落成時,在4項分類中,打破的紀錄有: 建築物頂端高度:509.2米(1,671英尺),取代馬來西亞吉隆坡双峰塔的451.9米(1,483英尺)記錄,超過其57.3米(188英尺)。

公眾活動

夜間的台北101外觀會打上燈光,以彩虹光譜色為主題,每天更換一種顏色,如星期一是紅色、星期二是橙色等,每天落日時間開始點燈,至晚上11點關閉(2018年7月31日之前是於10點關閉)。台北101是臺灣最具指標性的地標之一,打燈視覺圖像一出往往是全國吸睛焦點。舉凡節日歡騰、全球意識、團結民心等主題,另外各大企業亦會贊助101燈光秀進行商業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