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égories : Tous - 設計

par 余小章 's Il y a 6 années

715

使用 Entity Framework 快速打造關聯式資料庫存取應用程式

物件關聯映射技術(ORM)在開發中被廣泛應用,其優點包括減少處理關聯物件的複雜度、自動緩存查詢、動態轉換資料表為物件、降低資料庫注入攻擊風險以及減少對資料庫的學習成本。ORM技術如Entity Framework、NHibernate和Dapper等,支援多種關聯性資料庫。雖然ORM在性能上可能有損耗,但透過瞭解其工作原理和正確使用技術,如Type Converter、SQL Generation和Reflection,可以提升效能。

使用 Entity Framework 快速打造關聯式資料庫存取應用程式

使用 Entity Framework 快速打造關聯式資料庫存取應用程式

實作

例外
Elmah
捕捉正確的例外
低層模組,不要隨便 throw ex

物件導向的世界,大的很小,小的很大

不是所有的例外都catch的到

應用程式等級的例外

不要太早寫catch

流程問題

邏輯問題

POCO 與一般類別差異之處
IEnumerable vs IQueryable
AutoMapper
ViewModel

Model Mapping

檢查欄位

針對UI設計

$/Internal Training/AutoMapper/AutoMapperUnitTestProject
SQL 裡的Default Value
Metadata

在partial 類別加上,[MetadataType(typeof(PersonMetaData))]

擴充工具所產生出來的類別

若資料欄位為必填,但又有設定Default Value,必須要讓
partial class必須要在同一個命名空間
多人同時開發同一個作業流程,類別名稱重複,使用partial class
使用SQL Profiler觀察Server Control的行為是否符合預期
Linq的延遲執行與立即執行
分層實作方式
Shift+Alt+F10
實作抽像
高層模組依賴抽像
從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切入
Nuget
THS.ComponentModel
Telerik_UI_for_ASP.NET_AJAX
http://nttp3vs30:8088/nuget
System.Linq.Dynamic
EntityFramework

ORM Solution

LINQ to SQL
NHibernate
Dapper
$/Internal Training/ADO.NET/DapperReadAS400
Entity Framework(Open Source)
Open Source
支援多種關聯性資料庫
Oracle
PostgreSQL
DB2
SQLite
Maria
MySQL
SQL Compact Edtion
SQL Server

為什麼要用ORM?

效能
用事实说话,成熟的ORM性能不是瓶颈,灵活性不是问题:EF5.0、PDF.NET5.0、Dapper原理分析与测试手记
使用 Bulk 改善 Insert/Update/Delete 效能,異動大資料性能比較
查詢大資料性能比較
ORM 缺點
要怎麼提升效能?

徹底瞭解ORM的工作原理

效能提升是需要成本的

在ADO.NET裡面,讀取方式使用 DataReader+Sequential Access 最快

會影響效能的技術

延遲載入 (Lazy Loading) 關聯性物件,不會一次載入,待需要使用時才會動態載入 是優點也是缺點,在適當的情境下使用

SQL Generation,自動產生 SQL 指令

Attribute 宣告自訂對應

Type Converter,列舉型別轉換

Reflection,動態的對應 Property 和 Field

效能損耗
ORM 優點
Connection Pool 自我管理
自動緩存(cache)查詢,減少網路流量
Lazy Loading,消極式載入,有用到才會載入,節省流量
更容易處理關聯物件Relation
自動處理資料庫注入攻擊(SQL Injection)
自動產生 SQL 語法,程式設計師不需要瞭解各個不同的SQL語法 對架構而言已經面對物件,所以當遇到資料庫轉移或切換,不需要變更原有程式
動態將資料表轉換成物件(class),消除魔術字串,依賴IDE的IntelliSense,降低除錯成本
降低對資料庫的學習成本,更專注在商業、業務邏輯

什麼是ORM

由『物件資料』到『關聯資料庫的存儲』對映的技術,將資料庫操作用物件導向的形式來呈現

3 Layer

3 Layer 缺點
分層無法封裝所有的東西,例如因應需求要在前端介面增加 輸入欄位,必須要在表現層、商業邏輯層、資料存取層都做 相對應的修改
不合理的分層使得不同層次的程式碼耦合在一起,相依性增加,使得程式越來越難以隨著需求變更而進行相應調整
不合理的分層將會導致軟體開發品質下降
過多的分層會影響效能
3 Layer 優點
各層之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維持之間溝通的介面不變,各層可以根據具體問題各自實作,而不需要其他層也必須做出相應調整
合理的分層有助於分工開發與維護,哪一層壞了就改哪一層
可提高抽換性、可維護性、可測試性
有利於標準化
可以將各層次間的相依性減到最低
以替換某一層的具體實現,只要前後提供的服務相同即可
3 Layer 職責
Repository/Data Access/Persistence/PO/DAO

資料倉儲

Model

各Layer之間的資料模型定義

Business/BO

商業邏輯

Control

作業流程控制器,由UI接收資料,決定資料該往BO或是DAO處理

UI

使用者操作介面

物件導向六大原則:SOLID
D:依賴反轉原則,抽象化。(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細節應依賴抽象

抽象不應依賴細節

高層模組不應依賴低層模組,兩者都應依賴其抽象

I:介面隔離原則,介面要特定目的、易懂、可再用性高。(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客戶端不應該依賴他不需要的介面,類別間的依賴關係應該建立在最小的介面上。

L:最少知識原則,(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 LKP),又稱狄米特法則(Law of Demeter, LoD)

一個物件應對其他物件有最少的了解。通俗來說就是我只要知道你提供這麼多public方法,其他我都一概不關心。

L:里氏替換原則,類別間的相容性。(Liskov’s Substitution Principle)

父類別能出現的地方,子類別就可以出現,而且替換成子類別不會造成錯誤或異常。

O:開放封閉原則,開放擴充、封閉修改。(Open-Closed Principle,OCP)

應該透過擴展來實做變化,而不是修改已有的程式碼來實作變化

S:單一職責原則,單一類別單一責任、低耦合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

用“職責”或“變化原因”來衡量介面或類別設計,也可以套用到方法

三層式架構,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