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 Tutti

da Aming Tu mancano 9 anni

531

佛洛伊德與佛法_以大乘起信論為例

《大乘起信論》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探討了宇宙萬物的本源及其本質,強調「真如」作為宇宙的實體和一切現象的根源。該論提出了「真如緣起」的理論,即所有法都是從「真如」派生出來的,這包括了佛的境界和眾生的心靈。論中詳細闡述了五種信心,強調信仰應該從自身出發,通過修行和內觀來達到成佛的境界。修行的五種方法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和止觀門,通過這些方法逐漸修習,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智慧的覺悟。

佛洛伊德與佛法_以大乘起信論為例

佛洛伊德與佛法_以大乘起信論為例

欲望

那一夜,佛洛伊德遇見佛陀,聊欲望 Open to Desire: Embracing a Lust for Life: Insights from Buddhism & Psychotherapy

大乘起信論 「有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是故應說。說有五分。云何為五? 一者、因緣分,二者、立義分,三者、解釋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勸修利益分。」

「五行」
「修行有五門,能成此信。云何為五? 一者、施門; 二者、戒門; 三者、忍門; 四者、進門; 五者、止觀門。」

+ 慈悲 喜捨

「云何修行止觀門? 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 所言觀者:謂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毗鉢舍那觀義故。 云何隨順?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捨離,雙現前故。」

「四信」
「何等信心?云何修行?略說信心有四種。云何為四? 一者、信根本:所謂樂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有無量功德:常念親近、供養、恭敬,發起善根,願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諸波羅蜜故; 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樂親近諸菩薩眾,求學如實行故。」
「三大」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 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 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 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二門」
「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 一者、心真如門;( 「清淨心」) 二者、心生滅門。( 「污染心」) 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在《大乘起信論》的理論基礎「真如緣起」說中,包含有許多重要的理論概念,如「阿黎耶識」、「熏習」等 :

所謂「熏習」,是指通過一種事物的連續熏習影響作用,而使另一種事物的性質發生變化。猶如我們所穿的衣服,本來是沒有香氣的,但如果有人用一種香料來熏習衣服,那麼這件衣服就會有香氣。《起信論》認為,正是由於這些熏習的相互作用,才使得染法和淨法相互作用,相續不斷。

  所謂「阿黎耶識」,就是依據絕對平等的「真如」,生起差別的「無明」妄念,然後「真如」和妄念又相互和合。 《起信論》說,依如來藏(真如)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黎耶識」, 所謂「不生不滅」,是指真如的本性絕對平等,無有生滅;所謂「生滅」,是指由無明妄念而起的相對差別、生滅變化的現象。 說它「非一」,是指真如的不生不滅與現象的生滅變化截然不同。說它「非異」,是說真如的不生不滅與現象的生滅變化猶如水與波一樣,誰也離不開誰。離開水不會生起波,離開真如也就沒有生滅變化的現象。

「阿黎耶識」有「覺」和「不覺」兩種含義。 所謂「覺」,就是覺了真如自體的智慧。 所謂「不覺」,就是不覺了真如的無明。 「覺」與「不覺」,也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依「覺」才有「不覺」,離開「覺」也就沒有「不覺」,同樣,依「不覺」才有「真覺」,離開「不覺」也就沒有「真覺」,正是由於「阿黎耶識」有「覺」和「不覺」二種含義,所以才能從「不覺」中派生出無數的妄念。 這種「妄念」有九種相,所謂「三細六粗」,這九種相,包括了一切染污之法。《起信論》把宇宙萬有看作都是由於人們的「無明」即愚昧無知所派生出來的,是一種「妄有」,所以是「三界虛偽,唯心所作」,對於「真如」(淨法)和「無明」(染法)的相互關系,《起信論》又用「熏習」的理論來加以闡述。( 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15/515_07.html)

「一心」
「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 「真如本心」 即是 「如來藏心」)

《大乘起信論》的基本理論「真如緣起」說,闡述了「真如」(「一心」)與一切法(宇宙萬物)的關系。它以「真如」(「一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的實體,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真如」(「一心」)所派生出來的。不僅現實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真如」(「眾生心」)所生,而且佛的境界的緣起也是出於「眾生心」(眾生的自心),因為一切眾生本來就具有成佛的無量功德。所以,歸根結底,信仰大乘,就是信仰自己的心,證悟大乘佛法,也就是證悟這個自己的心。《起信論》說:「自信自身有真如法,發心修行」,就一定能夠證悟佛理,達到成佛的境界。總起來說,著重自己內心的修行,一切的一切,都發出於心,最後又回歸於心,這就是《大乘起信論》的「真如緣起」理論,也是《大乘起信論》所主張的全部宗教宇宙觀。( 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15/515_07.html)

「真如緣起」說,是指一切諸法都是從「一心」(「眾生心」)這一「真如」派生出來的。 「真如」的「不變」、「隨緣,表示了「真如」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宇宙的實體,但又隨順「無明」而起種種生滅變化的森羅萬象,這就是《大乘起信論》的理論基礎「真如緣起」說。

比較(理論與方法)

優:防衛機制 的應用
弗洛依德心理學中,沒有「前六識」,只有一個「意識」,他並不知道「意識」的上面還有「前五識」的存在,而且對「意識」本身也沒有詳細深入的探討。 至於「意識」的下面,也只有一個籠統的「下意識」而已;佛法中,則除了意識之外,下面還有「末那識」、「阿賴耶識」及「如來藏識」。 弗洛依德心理學最大的貢獻是發現Ego(「自我」),Ego雖相當於末那識,但是弗洛依德對於它如何生起,它與第六識、第八識之間如何互相串聯、互相作用,則完全毫無所知; 佛法於此卻有很詳盡、很清楚的探討、分析、闡發。 再者,弗洛依德心理學中,也沒有提到意識的相狀及如何生起;事實上,弗洛依德心理學可說是幾乎完全忽略了「意識」的探討,而只著重 ​​在「潛意識」、或「下意識」方面, 其所提出的「力比多」在佛法雖也是被承認的,但並不是那麼的重要,它當然是動物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人類所有的一切活動,都由它來發動。相對的,佛法則指出人類有五種慾望(也就是說:人生有五種主要動力):財、色、名、食、睡;而「色欲」(淫欲)只是五欲中的一項,不能概括其它諸欲。 (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38441 成觀法師)

應用

防衛機制的應用

佛洛伊德

四, 防衛機制 (Defense Machenism)
缺點: (一) 治標不治本,問題仍然存在。 (二) 只是逃避與否認,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三) 無法學習更成熟的行為。
特徵:   (1)防禦機制是潛意識的過程,一般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   (2)防禦機制是藉支援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於受傷害。從它的作用和性質來看,可分為積極的防禦機制和消極的防禦機制兩種。   (3)防禦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衝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禦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禦自我免於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4)防禦機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禦功能作用改變的結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   (5)防禦機制可以單一地表達,也可多種機制同時使用。
分類

二)  按行為性質分類 1      逃避性防衛機制: 壓抑/潛抑(repression), 否定(denial), 退化情感(regression)。 2        自欺性防衛機制: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儀式與抵消(ritual and undoing), 隔離(isolation), 理想化(idealization), 分裂(dissociation)。 3        攻擊性防衛機制: 轉移(displacement), 投射(projection)。 4       代替性防衛機制: 幻想(fantasy), 補償(compensation)。 5       建設性防衛機制: 認同(identification), 昇華(sublimation)。

一)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類 1        自戀心理防衛機制: 包括 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個人在嬰兒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機制。 早期嬰兒的心理狀態,屬於自戀的,即只照顧自己,只愛戀自己,不會關心他人,加之嬰兒的 「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輕易地否定、抹殺或歪曲事實,所以這些心理機制即為自戀心理機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禦,是很危險的。 2       不成熟心理防衛機制: 此類機製出現於嬰兒期,成年人中出現於較輕的精神病患者。 包括 內向投射、退行、幻想等。 3       神經症性心理防衛機制: 這是兒童的「自我」機制進一步成熟,在兒童能逐漸分辨什麼是自己的衝動、慾望,什麼是實現的要求與規範之後,在處理內心掙扎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機制。 4       成熟心理防衛機制: 是指「自我」發展成熟之後才能表現的防禦機制。其防禦的方法不但比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處理現實的困難、滿足自我的慾望與本能,也能為一般社會文化所接受。 這種成熟的防衛機制包括 壓抑、昇華、補償、幽默等。

三, 我(self: id, ego, superego)
二, 意識與潜意識
一, 心理 Psycho (自體心理學Self Psychology)
Psycho Analysis 心理分析 (方法)

(方法與目標) 心理治療